刘恺,女,蒙古族,1982年生人,中共党员,民商法学硕士,现任青山区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副庭长。
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从来不缺少英雄与榜样。无论是震古烁今的名字还是点点滴滴的凡人善举,都铸就着中华民族的脊梁。从往昔祭奠铺路者到今时敢为人先者,榜样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前行之人,他们是值得我们仰望的繁星。青山区人民法院的刘恺法官,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她奋力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奉献自己,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
刘恺同志自2009年进入青山区人民法院工作以来,长期扎根审判一线,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再到民事审判庭副庭长,一步一脚印,甘于基层坚守,一案一卷宗,担当公正审判,始终追寻着平凡之路上的一点微光,汲取着其中非凡的力量。
刘恺法官审理的一起抚养纠纷案件中,孩子的父母在离婚时已经闹僵,而小孩又要马上入学,需要增加抚养费。婚姻家庭案件本身的法律关系简单,但搜集证据是案件办理的难点。男方调解时称没有固定收入,无法支付抚养费。女方作为个人无法搜集相关证据,向法院申请调证。北方正值数九寒天,刘恺法官连续跑了两个城市,案件的调证终于取得进展。法庭中出示了这些证据,孩子的父亲沉默了,刘恺法官说:“无论你们的关系最终如何,孩子是无辜的,你们都是孩子的父母,要最大程度降低对孩子的影响。”最终该案件依法宣判,孩子的父亲并未提起上诉,得到圆满解决后,孩子的母亲激动地找到刘恺法官说“您就是孩子的法官妈妈”。
2022年反反复复的新冠疫情打破了包头市的宁静与祥和,疫情防控战线再次拉紧。接到防疫任务后,刘恺同志立即响应,第一时间配合庭室动员部署,首当其冲奋战抗疫一线。进行全员核酸检测时,她化身“信息员”、“秩序维护员”,寒冷的冬天,繁重的防疫工作,刘恺法官仍坚持驻守岗位,做好信息登记,疏导等候群众的焦躁情绪,对使用手机不熟练的老人,逐一指导。而下沉社区完成核酸检测后,她又利用下午和晚间时间,进行互联网开庭,微信群合议案件,确保在抗疫工作的同时兼顾审判工作,做到抗疫审判两不误,在全院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法庭上她是公正审判的法官,“战疫”时,她又是阻隔疫情的战士,防护服会模糊视线,限制行动,但不会阻碍她一颗坚守责任的心。
刘恺法官14年的法院工作经历就是一位优秀法官的成长史,从陌生到熟悉,从生疏到熟练。研究生刚毕业进入青山法院,她也和现在的法官助理们一样,青涩而稚嫩,转眼间她已经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深耕多年。遇见查明事实难,她不断学习,任何一个案件,都会提前阅卷,检索相关判例,向老法官们请教,因此多次被评为院里的办案能手。遇见当事人沟通难,刘恺法官在大量沟通中,逐渐认识到每一个案件背后不只是冰冷的法条,也有当事人之间实实在在的情感。她认真倾听当事人的心声,庭前多种方式联系原被告,在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之间反复推敲,在情与法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十四年的时光并不算短暂,刘恺法官始终用一份开阔、热忱的情怀和心境,经历、体会、思考,描绘着自己的成长图鉴。笃行不怠,时光不负,从法官助理到民事审判庭副庭长,刘恺法官已不是“新人”,踏上新征程,她将在“基层末梢”上坚守初心,做一名有温度的法官,让法槌的每一次敲击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