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青山区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迈上新台阶,充分激发政协力量与法院力量结合的能动优势,进一步推进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5月29日上午,青山区政协、青山区法院在青山区社会治理中心联合召开青山区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现场会。包头市政协副主席董海梅,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杨富荣,包头市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魏海威受邀出席会议。青山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马全旺,青山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晓飞,青山区政府副区长、青山公安分局局长武昊,青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云小燕,青山区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李恒,青山区政协副主席呼亚格,青山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郭超出席会议。各街镇政协工委主任,区政协机关、区人民法院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组织参会人员实地参观了青山区社会治理中心,观看了《青山区推进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专题片》。会议宣读了《政协青山区委员会、青山区人民法院关于表彰优秀政协特邀调解员的决定》,董海梅副主席、杨富荣副院长为优秀调解员颁发了荣誉证书。优秀调解员代表马腾同志就民商事纠纷化解工作向参会人员做了经验介绍。市政协社法委魏海威副主任、区委张晓飞副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云小燕副主任、区政协李恒副主席向新增特邀调解员颁发了聘书。
会上,郭超院长指出,近一年来,“政协+法院”多元解纷工作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上可以概括为“四个一”:
建立了一支专业性强、工作高效的诉前调解员队伍。目前青山区法院共有特邀调解员143人,其中政协推荐的调解员52人,占全部特邀调解员的36%。政协推荐的调解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专业优势,丰富了法院的解纷资源,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认可。青山法院在工作过程中,建立了对政协调解员的选任和培训工作机制,从政策、业务和群众工作等方面,对特邀调解员的开展培训。
完善了一套诉前调解工作机制,青山区法院和青山区政协不断优化自身工作方案,完善工作平台,为“政协+法院”调解机制工作的深度开展提供更加精准的工作思路和更加细化具体的制度依据。青山区法院推行“门诊式”调审模式,对于诉前调解成功的案件,及时司法确认,已获得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启动快速执行通过进行强制执行。在这一工作模式下,青山区人民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在今年第一季度同比下降了7.5%,彰显了诉源治理工作的有效成果。
优化了一系列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诉前调解工作措施 ,青山区法院着力深化智慧法院建设,以“智慧诉讼服务”为牵引,以“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为载体,以青山法院自主开发的“一码通”线上服务平台为入口,多措并举化解矛盾纠纷。政协调解员既可以与当事人“面对面”沟通,也可以与当事人线上“点对点”交流,“政协+法院”的工作模式在信息化平台的助力下,实现了线上解纷”一键通办、一网通办”,进一步减轻了化解了当事人的疑虑,减轻了当事人诉累。
明确了一个工作职责目标,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包头市、青山区高质量发展工作目标,进一步丰富“政协+法院”的工作职责内容,既打造面向涉企纠纷案件的“专科门诊”,也打造化解各类民商事矛盾纠纷的“综合医院”,将依法履职与服务社会有机融合,为推进平安青山、法治青山保驾护航。
最后,马全旺主席针对下一步青山区民商事纠纷诉前调解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要有创新 优化调解阵地。要发挥政协位置超脱、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持续加强沟通,深化协调合作,注重经验总结,边探索、边实践、边完善、边创新,在做“精”做“活”做“实”上下功夫。在充分利用区级、街镇、社区(村)三级调解阵地的基础上,依托青山区社会治理中心诉前调解室、物业、婚姻家庭特色调解室、法官工作站等持续开展调解工作。通过“政协+法院”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各领域、各行业、各界政协委员的优势和特长,引导企业和居民群众优先选择多元化解方式解决纠纷,实打实帮助企业和居民群众解决问题,打好工作实践基础,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要有担当,持续提质增效。“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诉前调解工作模式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是丰富基层纠纷解决方式、践行协商为民宗旨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创新实践。各位特邀调解员要充分发挥自身各方优势,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断提升调解技能,依法依规开展民商事纠纷调解工作,推动各类矛盾的有效化解,展现政协委员的担当作为,争当“实干委员”“活力委员”。
要有持续,深化“政协+法院”的融合 。要加强政协、法院与政协委员间的互动联系,织密二者之间协作配合的“工作网”,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在人民法院的主导下,探索尝试更多的调解模式,更快捷、更高效、更便利的化解矛盾,满足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快速化解和有效化解的实际需求,使政协调解成为化解民商事纠纷的重要渠道。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引导,宣传调解优势,总结推广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为群众提供多角度、立体化法治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政协+法院”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模式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探索、新实践。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青山区法院将持续与政协加强合作,进一步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法院主动参与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的力度,扎实推进民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走深走实。要持续为政协委员履职尽责发挥职能作用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助力政协委员更好发挥专业优势,真正为企业、群众纾困解难。要进一步健全调解员队伍培训和分级管理机制,激发政协委员参与调解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调解队伍荣誉感,提升群众对调解员工作的认同感,充分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司法需求。要着力打造“政协+法院”的青山服务品牌模式,在深化诉源治理、推进多元解纷、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上迈出新的步伐,为青山区、包头市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