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边学边赚钱?远离“培训贷”谨防青春背债
作者:马 淼  发布时间:2023-10-10 15:44:22 打印 字号: | |

      “绘画、PS、剪辑、配音等,零基础也可以轻松学习,边学习边接单,机构老师介绍资源,月入过万很简单……”不知道你是否也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看到过这样的宣传术语。很多人尤其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就是伴随着这样的花言巧语逐步走进了提前精心设置好的陷进。

       案例详情,以提供兼职为幌子,诱导学生付费培训,某大二学生小刘,偶然通过某平台广告添加了一名机构“老师”的联系方式,在朋友圈看到该“老师”带了很多学生,最少的都一单挣好几百。最近手头有点紧、并且认为自己还懂一些摄影知识的小刘,迅速与该“老师”沟通兼职事宜。“老师”告诉她,兼职接单需要客户认可,因此必须培训,后续经过考核就可以派单挣钱。

       老师声称教育分期,实为网络信用贷款,听说需要学习培训,小刘谨慎了一些,但“老师”迅速告诉她,培训虽有学费,但可以分期缴纳,而且学费是在兼职赚钱后再交,收入也可以完全覆盖学费。面对不需要交钱,可以“先学后付”等话术,小刘点进了该“老师”发来的学习链接,下载了从未听过的视频学习APP,认真学习并且积极参加考试。但学习中,小刘发现所谓的学习视频与网络搜索的免费学习视频并无不同,且自己参加的所谓“考试”总会有各种理由不让通过,因此从未向其提供过兼职机会。这样的情况持续三个月,小刘突然收到某公司发来的欠缴学费通知,需要支付12期,每期402元的学费。此时,小刘彻底懵了,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在“老师”的诱导下签订了培训学费协议,办理了分期贷款。

       法官析理,上述案例,属于典型的“培训贷”。“培训贷”是指一些不良培训公司以提供兼职与就业机会等承诺,诱导学生等群体在网络贷款平台进行借贷支付培训费。但课程开始后,学员并未得到机构承诺的兼职或就业机会,也未能掌握一门技能,却面临退费困难和高利贷风险。

       预防,今年5月底,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过2023年第1号预警:警惕“培训贷”陷阱。面对“培训贷”首要的是做好预防,从源头上进行遏制。务必增强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不要轻信培训机构所谓“边学边赚钱”“先学后付”等诱惑贷款的承诺,不要在陌生网络平台注册信息、转账汇款及办理贷款等,要注意查询相关网络平台评价与公司资质,如遇搞不清、拿不准的情况,请及时与学校、家长沟通。

       维权,如果你和小刘一样,不慎掉入“培训贷”的陷阱,要懂得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培训贷”本质上属于消费类贷款。在和所谓“老师”进行沟通和宣传时,若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的行为,则构成民事欺诈,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撤销合同。如果你签订合同时根本没留意就误签了具有“霸王条款”的不公平合同,也可依据法律规定认定相关合同条款无效。

       如果协商中,所谓“公司”不同意解除合同并威胁你支付违约金,影响征信,务必保存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签约合同等,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网上信访、工商管理部门、地方金融监管局等进行举报投诉,也可提起民事诉讼或报警由公安机关帮助协调,若涉嫌诈骗还可向公安机关报案处理。

      青小法温馨提示,在此,青小法再次向广大学生提醒:天上不会掉馅饼,时刻警惕“钱袋子。”你们的青春本应是微风,是朝阳,是蝉鸣不止的夏日,是漫长征途的回甘,切勿让青春“负了债”。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