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青小法普法课堂】原创漫画——别让“未来”丢失在今天
作者:张玉娟  发布时间:2024-05-14 09:00:33 打印 字号: | |

       本案系34名未成年被告人实施的抢劫罪、寻衅滋事罪、敲诈勒索罪、介绍卖淫罪、聚众斗殴罪等多人多起刑事案件,该案被告人的犯罪手段在短期内引起众多同龄人的效仿,造成多起刑事案件,社会影响较大。现一审判决已经生效,但案件所带给我们的思考和警示仍在继续。

       本案未成年被告人累计实施了18起抢劫犯罪行为,给被害人造成较为严重的身心损害,理应依法从严惩处。按照少年审判流程,青山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在庭前对所有被告人进行社会调查、分析犯罪成因,庭审中要求监护人对被告人逐一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组织所有的审判员、公诉人、辩护人对被告人开展教育、感化。通过法庭教育,未成年被告人均发自肺腑的进行忏悔,流下悔恨的泪水。

       秉持“寓教于审,寓教于情”的理念,在休庭期间,审判长再一次与部分被告人面对面的交谈,了解悔罪情况,化解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结。最后,在判决书上附法官寄语,宣判时逐一进行释法析理,并叮嘱认真改造,未来依然充满希望。

       本案通过多次与被告人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教育引导,充分了解各被告人心理状态、悔罪程度,最终做出了最有利于被告人的从轻量刑,真正落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本案宣判后无一人上诉,34名被告人全部认罪服判,取得了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本案中未成年被告人的家庭状况,或是父母离异、无人管教,或者家庭关系不和谐、管教无方、非打即骂,或是父母严重溺爱、放任不管。这些家庭状况往往是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通病”,导致了正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因缺乏关心爱护和正确的引导,而陷入无秩序的状态中,在生活中感到缺失,并寻求非法途径满足需求。更有甚者因家庭成员不良行为、不和谐的亲子关系而严重叛逆,不服管教,甚至造成未成年人心理扭曲,在不良环境诱惑下产生偏激想法。

       本案审理中,监护人看到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孩子,才由“对教育孩子的无措和无奈”转变成追悔莫及。家庭是孩子安全成长的基地,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们接受的第一堂课,对未成年人的人格形成、价值观念、情感需求、社交能力等都有着深刻的影响。重视家庭教育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广大家长认真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与亲子关系,真正的关心爱护未成年人,保障他们健康、安全成长。

       分析本案被告人的犯罪成因,未成年人自己主观上向不良环境靠拢,效仿并实施不良行为,无疑是走向犯罪的最主要原因。因为不爱学习就逃学、辍学,因为家庭关系不和睦就离家出走,因为兄弟义气就无视法律。这些少年并非完全不懂法,对于自身行为是否正确有一定辨别能力,是他们对自己的放纵甚至是放弃,才有了无所顾忌、任意妄为。面前的路有很多,走哪一条都取决于自己,希望每个未成年人都能牢牢把好自己的“方向盘”,抛开外在因素的干扰,尊重成长的规律,在本该学习的年纪,好好接受学校教育;在本该放飞青春的年纪,追逐梦想奋力奔跑。

      未成年人承载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人民法院责无旁贷。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坚持“防”字为本,对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坚持“救”字为要。让来自社会、网络、政府、司法的保护,与来自家庭、学校的保护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为未成年人成长编织坚不可摧的综合防护网。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