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刑事案件会随着宣判、结案、归档而宣告终结,但案件对被告人的影响却不会落下帷幕,尤其是未成年被告人,案件的结果可能影响的是少年对自己的认知、对未来的渴望,是从此一蹶不振、否定自己,还是满怀信心、重新出发,法官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日,一名未成年被告人小王及其父亲向少年法庭法官王静以及刑事审判庭赠送锦旗。小王曾参与多人实施的多起抢劫犯罪,经过审理,法官综合考虑其年龄、在犯罪中的作用、参与次数和违法所得金额,对小王判处缓刑。在审理期间经过多次面对面的教育、感化,让当时已尝过“牢狱”滋味的小王彻底悔悟,如今因缓刑重获自由,小王对所拥有的一切倍感珍惜。距离宣判已经过去三个月了,父亲看到孩子的变化,发自内心的向法官表达感谢:“王法官,真的太感谢您明察秋毫,为孩子做出的公正判决!”当法官问及小王现在在做什么、将来有什么打算时,小王腼腆表示:“虽然现在在打工,但是想找个学校,学一门自己感兴趣的技术,真的感谢您给了我重新开始的机会,我也一定会珍惜这次机会,好好努力的。”
刑事判决只是对未成年人错误行为的评价,并不是对他们未来生活的评判,少年法庭的法官也将继续扮演“法官妈妈”的角色,落实好司法保护,真正做到惩戒错误、感化心灵,用心、用情挽救迷途少年,用爱、用法引导他们的未来之路。